首页
服务领域
律师团队
新闻、案例与评论
新闻发布
经典案例
律师文摘
媒体采访
关于华一
联系我们
首页
服务领域
律师团队
新闻、案例与评论
新闻发布
经典案例
律师文摘
媒体采访
关于华一
联系我们
首页
服务领域
律师团队
新闻、案例与评论
新闻发布
经典案例
律师文摘
媒体采访
关于华一
联系我们
首页
服务领域
律师团队
新闻、案例与评论
新闻发布
经典案例
律师文摘
媒体采访
关于华一
联系我们
2019年11月28日
by
华一
“杀人犯”服刑22年后喊冤,重要证据“带血白衬衣”下落不明
代理律师:屈振红 北京市华一律师事务所律师 本文出处:《南方周末》
出狱后,谢哲海已是一无所有。48岁的他,中等个子,皮肤黝黑、干瘦。
安顿下来,谢哲海回顾这么多年来的过往,心绪难平。陈年卷宗里,二十三年前的一桩命案,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谢哲海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转楼乡五里庙村村民,1996年5月30日晚,与五里庙一河之隔的大营子村正在唱戏,该村22岁女青年王某回家途中被人拦截,被凶器击打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
办案人员认定时年25岁的谢哲海有作案嫌疑。后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谢哲海无期徒刑。
吊诡之处在于,判决书还注明,法院受理后认为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退回检察机关补充证据,但检察机关在没有补充任何新证据的情况下,再次移送法院,法院据原有证据作出了有罪判决。
“案子的确有很多疑点。”谢哲海现在的代理律师认为,当年这起案子,主要依靠口供定案,缺乏直接性的客观证据。
2018年9月19日,谢哲海刑满出狱。2019年2月,他向河南省高院提起了申诉,被驳回。谢哲海目前正在整理材料,打算继续到最高法申诉。
“指认像智力游戏”
大营子是豫东地区一个普通的小村落。2019年11月4日,秋收季已过的村里人丁稀疏,死者王某家大门紧闭。当年这起命案震动了整个村庄,一些上了岁数的人,仍能回忆起点滴细节。
王永胜是大营子村的“赤脚”医生,凶案发生那天他没有去看戏,晚上在诊所坐了一会儿,早早熄灯就寝。
“睡着了,迷迷糊糊,半夜有人哐当敲门。”王永胜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他起床开门,看到一大帮人吵吵嚷嚷围了上来,屋檐下还躺着一个人,头上有血迹,严重昏迷。他认出伤者是王某。
“当时已经很严重。”王永胜的描述是,散戏后有人发现受了重伤的王某,把她抬到了诊所,但诊所医疗条件有限,村民又叫来村干部,把王某送到了乡卫生所。“后来听说抢救无效,人没保住。”提及唱戏、命案这些关键词,王永胜立即回想起当年的经过。
诊所坐落于大营子村南边,是王某看完戏回家途经之地。沿诊所旧址门口小路往西走,是一片荒地,向右穿过一片树林,就是当年搭戏台的旧庙。
出事后,家属当即报警。太康县公安局刑侦三队出具的“破案报告”分析,这是一起流氓杀人案,把侦查范围限定在熟悉现场环境、当晚曾在戏场附近活动、年龄在16—30岁的青年。
符合这一条件的青年不在少数。破案记录显示,公安部门把筛查出的18人,全部集中到大营子村学校,逐一排查。
紧挨着诊所居住的王高升,也是18人之一。他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当时,大家被集中到教室里,办案人员挨个叫出去询问,问完再放回教室,彼此间没有隔离,就是不能自由活动。
“晚上也睡在教室内。”谢哲海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办案人员问询的问题集中在喝没喝酒、案发当晚在做什么等等。此外,还让他们相互指认,指出自己怀疑的对象。
“相互指认的办案手法,很像智力类游戏。”谢哲海的代理律师屈振红认为,案件没有直接的客观证据,侦查机关的破案过程,就是依靠口供的推断。
问询持续几天后,包括谢哲海在内的几个重点嫌疑对象,被转到乡派出所继续审讯。公安机关通过进一步调查核实,认为谢哲海有重大作案嫌疑,理由是谢哲海的陈述与多位证人的证词有矛盾,于是对他进行了突审。
破案报告第九页至第十二页显示,办案人员又对谢哲海“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他于6月7日凌晨交代了犯罪过程,但卷宗并未透露如何进行“突审”和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
案发经过在报告中是这样认定的:当天谢哲海到大营子村的熟人王高升家喝酒,傍晚,谢哲海酒醒后与其他人到戏场看戏,王高升继续在家睡觉。戏没结束,谢哲海便提前离场,返回王高升家,在屋前空地上与人有过短暂交流。之后,谢哲海再次离开王高升家,取走了附近一村民家压水井上的铁井杆,埋伏在路上。王某出现时,谢哲海拦住去路欲行不轨,遭到反抗,谢哲海恼羞成怒,将王某当场打晕致死。
警方认定的作案时间为1996年5月30日夜里12时许。
灰色“港衫”还是“白色衬衣”?
紧挨王高升家西侧的是王双英的娘家。卷宗记载,王双英昵称王二妮,那年二十多岁,当天从隔壁村回娘家看戏。当晚,她听到外边有吵闹声,像一男一女在对骂,然后听到“噗通”一声响。王双英叫上自己的母亲,到隔壁喊醒王高升,一同前去,打算探个究竟,但是去了后没太看清楚,又回家继续休息。
当年接受警方询问,以及现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王高升都肯定地说,王双英叫醒他时,谢哲海也睡在他旁边,两人醒来后一起陪王双英母女前往。
这个说法得到了谢哲海的确认。2019年11月1日,谢哲海回忆,当天晚上他离开戏场回到王高升家,看到王高升还没醒,便躺在他边上睡了,直至被王双英叫醒。
这一细节,在王双英的证言中,却出现了多次截然相反的表述。王双英接受警方询问时说过“同行人员有谢哲海”的话,但也说过“没有”、“没留意”。
警方最终采纳了谢哲海一同前往这一说法,分析说,由于天黑、害怕,王双英、王高升没看清状况,或者没认出伤者王某,只有谢哲海说“好像是王某”。但谢哲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当时并没有看清楚是谁。
此类前后矛盾的说法在案卷中不少见。谢哲海本人的口供也不稳定,被送到看守所之前,口供反反复复,时而认罪时而翻供。几次有罪供述的作案细节,存在很大差别。
案发现场距离王高升家有二三十米远。警方认定,行凶完毕,谢哲海处理掉了凶器压井杆,以及带血的白衬衣之后,回到王高升家继续睡觉。
但“白衬衣”直至结案都下落不明。
现场勘查笔录显示,地面上有块面积为60×30厘米的片状血迹,血迹西边1米远处倒放一把藤椅,上面溅有点状血迹。
“谢哲海案审判卷”第四十七页显示,检方认定,作案时谢哲海所穿衣服为白色衬衣。此前警方的多次审讯,都是围绕白衬衣的去向展开。谢哲海先是对白色衬衣一无所知,1996年6月6日凌晨第一次作有罪供述时,才改口称“有血,是个白褂子”。
后期供述中,谢哲海说他自己身上也沾到了血,根据这一说法,作案时所穿的白色衣服,应该成为定罪的关键性证据之一。
可是,警方寻觅这件关键证据无果,于是再三追问白衬衣的下落。6月6日的供述中,谢哲海称把衬衣埋在了“村窑西边”,办案人员按图索骥,没有挖到。之后,谢哲海又分别给出“扔河里”和“放在大营子学校”两种说法,依旧找不到,
卷宗显示,当天与谢哲海一起喝过酒的三位村民回忆,谢哲海当天穿了灰色裤子,灰色“港衫”,外套是灰底黑方格的厚外套,这与谢哲海对南方周末记者的说法一致。“肯定没穿白衬衣。”王高升很肯定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谢哲海当天穿了件外套,没有见到他穿白衬衣。只有大营子村村民王鹏说,谢哲海当天穿了白色衬衣。
王鹏已记不清楚当年的情景,而且与人交流也有障碍。其父亲王永向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王鹏当年也被当作嫌疑人“抓了进去,关了十来天”,自从那件事情之后,“落下这个病,说话颠三倒四”,神志越来越不清晰。
除了没有找到的白色血衣,证据材料中也没有关于谢哲海血迹、脚印、指纹等生物痕迹存留的描述。
公安侦查卷(
3
)46-47页“法医补充鉴定”显示,作案凶器压井杆上血迹的血型为B型,死者的血型也是B型,除了血型一致外,报告没有确认凶器上的血迹是否直接来自死者,更没有确认是否来自谢哲海,谢哲海至今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
检察院、法院都曾将案件退回
1996年6月25日,太康县人民检察院将案件退回给公安部门补充侦查,理由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并在退回意见中注明,一是要检验谢哲海衣服上的血迹,二是调取新的证据。1996年9月4日,太康县刑侦队出具的一份证明显示,谢哲海羁押期间所穿的裤子,便是作案时所穿的裤子,但上边没有发现血迹。此外,警方没有交代白衬衣的下落,也没有补充新的证据。
检察院移送到法院后,案件也被退回过。判决书特别注明,当时的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周口分院提起公诉,周口地区中院受理后,也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退回检察院补充证据。之后,检察机关在没有补充任何新证据的情况下,再次移送法院。法院于1999年12月26日公开审理了此案。
“做出这样的说明是没有问题的。”周口中院研究室副主任李士德是当年审理谢哲海案的代理审判员,他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1997年之后,修订过的刑诉法生效,检察机关移送到法院的案件,法院不能退回,只能根据移送材料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判决。但1997年之前,如果法院认为需要补充材料,可以退回给检察机关,不过,要将这个过程,在判决书中注明。
北京多名刑辩律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老刑诉法”与“新刑诉法”之间,的确存在能不能将案件退回给检察院的区别,“1997年1月1日‘新刑诉法’生效以前能退,之后不能退”。
问题在于,此案发生在1996年,法院于2000年作出判决。判决书只载明法院退回过案卷,但没有说明退回的具体时间。但退卷行为至少可以证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对此,李士德解释,证据链条有完美程度高低的区别。假如全部证据链需要20个证据,但是目前只掌握18个,那么为了追求完美,就需要把缺失的两个证据补充完整。不过,即便没有补充完整,依据已经掌握的18个证据,依然可以作出相应的判决。
李士德的印象中,他的确经办过谢哲海案,当时自己还很年轻,不是主审人,当时的审判长、审判员现在已经退休。由于年代太过久远,他已经记不起这个案件的细节内容。他还补充说,“新刑法”特别强调“疑罪从轻”往“疑罪从无”的方向转变。
2000年2月,周口中院作出一审判决,认为谢哲海构成故意杀人罪。因案发于1996年,仍适用“七九”刑法,判处谢哲海无期徒刑。
一有空闲,就琢磨自己的案子
一审判决后,谢哲海不服,提起上诉。2000年6月2日,河南省高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入狱初期,谢哲海一直不肯认罪,频频喊冤,因“不服从管教”,服刑地点由河南商丘豫东监狱移送至辽宁省凌源第五监狱。后经过减刑,谢哲海于2018年9月刑满释放,共失去人身自由22年4个月。
出狱后,谢哲海找到了当年的辩护律师张乾,希望仍由其担任申诉代理人。二十多年过去,已是花甲老人的张乾,当即答应帮助谢哲海申诉,但很快就解除了代理关系。张乾的儿子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其间我父亲生了场大病”,出院后在家中静养,不再接案。
在朋友帮助下,谢哲海辗转找到北京的律师屈振红。看过卷宗,屈振红认为“正是因为原审法院认为本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才在判决时留了余地,没有判处死刑”,她决定代理。
但河南省高院认为原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定罪正确,审判程序合法,驳回了谢哲海的申诉,他已决定向最高法申诉。
1971年出生的谢哲海年近半百,至今未婚。他说,由于当年遭到了刑讯逼供,自己出狱后身体状况很差,瘦了几十斤,患有肝病,常年需要服用药物。家里还有几间老房子,父母仍居住在里边。
在狱中,谢哲海学会了识字,还学了缝纫技术,他希望重获自由之时,不至于与社会太过脱节。
走出高墙,谢哲海先到北京一家服装厂做了一段时间,后来在同村乡亲介绍下,又到浙江义乌打工,在亲戚、老乡的饭店、快递点做事,工资比之前高了一点。
一有空闲,他就琢磨自己的案子,一晃二十年,谢哲海感觉自己已不太适应社会了。
打击“软暴力”如何依法 八律师建言立法机关审查相关文件
前一篇
IPO工作底稿与律师职业风险控制
下一篇